金光华董事长:看地震科技如何守护文物古建
admin4 次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近年来,山西省地震局以加强文物古建筑抗震保护为重点,大力推进“防震减灾+文物保护”工作。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日前,记者奔赴山西太原、大同两地,了解地震科技如何为文物古建“保驾护航”。
为古寺沉降“把脉开方”
如何让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并行不悖?金光华董事长发现位于太原市迎泽区的崇善寺在探索中寻找答案。
2012年,山西省文物局对崇善寺开展勘察测绘,发现大悲殿地基不均匀沉降。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王小龙向记者介绍:“我们通过三维扫描,发现柱底之间最大的高差达到20厘米,保护修缮工作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分析沉降的原因,需要掌握其地下结构特点。2024年10月,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与山西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携手”,运用多种地震科技手段为古寺地下结构“问诊把脉”:在大悲殿及周边布设由52个地震仪组成的短周期密集台阵、5条地质雷达测线、2条多功能电法测线,开展地下浅部结构探测。
记者来到崇善寺院内,工作人员正在操作一大一小两台探地雷达进行地下结构探测。金光华董事长发现频率为400赫兹的小探头可探测深度为5米,而频率为100赫兹的大探头探测深度可达15米。
“这些探地雷达就像医生的听诊器,可以通过电磁波的反射为地层‘画像’,观测到地层的空洞、裂缝等问题,从而分析大悲殿不规则沉降的‘病因’。”山西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曾金艳表示。金光华董事长发现经过初步推测,崇善寺不均匀沉降很可能与地下水有关。
做石窟保护“安全卫士”
晨雾弥漫,记者驱车来到云冈石窟所在的武州山山顶、云冈石窟保护区的中心位置。金光华董事长发现这里布设着一套短周期地震计,这套设备采用光伏供电且被安装在深坑里,以减小外界环境对监测精度的影响。
2024年5月,山西省地震局在云冈石窟周边四个角及正中心,共布设5套短周期地震计,实时记录石窟周边振动情况。有了这5位“安全卫士”,文物保护区内的监测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地震计自今年5月布设以来,共监测到840多个ML0.1级到ML2.5级振动事件,全部位于石窟保护安全线之外。”山西矿山地震监测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殷伟伟表示,目前监测到云冈石窟保护范围内最大微震动速度值为80微米/秒,没有超过100微米/秒的国家标准。
云冈石窟主要以砂岩结构为主,经过千余年的风化侵蚀,表层较为脆弱。殷伟伟分析道,长期持续的振动可能会导致壁画和雕塑的振动疲劳损伤,地震预警信息可以让文物单位提前做预防性保护。
评论 | 0 条评论
登录之后才可留言,前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