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 医疗器械企业注意:可沥滤物检测已成硬指标!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可沥滤物检测已成为产品安全评价的关键环节。可沥滤物是指医疗器械在与人体接触或使用过程中可能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其潜在风险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各国监管机构纷纷将可沥滤物检测列为强制性要求,企业必须重视这一检测项目。熠品实验室提供专业的可沥滤物检测服务,拥有CNAS、CMA及FDA GLP资质,可帮助企业完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可沥滤物风险评估

    可沥滤物检测为何成为监管重点

    可沥滤物检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患者安全保护

    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释放出各种化学物质,包括:

    – 原材料中的添加剂和催化剂残留

    – 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污染物

    – 材料降解产生的副产物

    这些物质可能引发毒性反应或过敏反应,必须严格控制。

    2. 法规合规要求

    主要市场监管机构均对可沥滤物提出明确要求:

    – 中国NMPA要求按照GB/T 16886系列标准进行检测

    – 美国FDA强调化学表征和风险评估

    – 欧盟MDR将可沥滤物纳入生物安全性评价

    3.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从研发到上市后监管,可沥滤物检测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

    – 研发阶段筛选安全材料

    – 注册阶段提供安全性证据

    – 上市后变更时重新评估风险

    可沥滤物检测的关键技术要点

    开展可沥滤物检测需要关注以下技术要点:

    1. 提取条件设计

    提取条件应模拟实际使用场景:

    – 考虑接触时间、温度等参数

    – 选择适当的模拟体液

    – 涵盖最严苛使用条件

    2. 分析方法选择

    根据目标物特性选择合适方法:

    – GC-MS适用于挥发性有机物

    – LC-MS/MS适合分析难挥发物质

    – ICP-MS用于元素杂质检测

    3. 风险评估方法

    可沥滤物风险评估需要考虑:

    – 毒理学阈值设定

    – 暴露剂量计算

    – 特殊人群敏感性

    建立完善的可沥滤物检测方案

    为满足监管要求,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基于风险的分级测试

    – 根据产品类别确定检测深度

    – 优先关注高风险产品

    – 采用阶梯式测试策略

    2. 方法开发与验证

    – 开发针对性的提取方法

    – 验证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 确保数据可靠性

    3. 全流程质量控制

    – 规范样品处理流程

    – 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

    – 完整记录实验过程

    可沥滤物检测已成为医疗器械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企业:

    1. 尽早开展可沥滤物筛查

    2. 建立完整的检测数据库

    3. 持续关注法规变化

    通过科学规范的可沥滤物检测,不仅能满足监管要求,更能为产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增强市场竞争力。

  • 突发!微动腐蚀测试新规实施,械企面临大考!

    近期,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微动腐蚀测试新规,对植入类器械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微动腐蚀是金属材料在微小往复运动中产生的特殊腐蚀现象,可能导致植入物性能下降甚至失效。新规的实施意味着相关产品必须通过更严格的测试才能获批上市。熠品实验室提供专业的微动腐蚀测试服务,拥有CNAS、CMA等资质,配备先进的测试设备,可帮助企业准确评估产品耐腐蚀性能。  

    微动腐蚀测试新规的核心要求  

    微动腐蚀测试新规主要聚焦以下三个维度,械企需重点关注:  

    1. 测试条件更趋严格

    新规对微动腐蚀测试环境提出了明确要求:

    – 模拟体液成分的腐蚀介质需符合生理环境;

    – 加载频率和位移幅度需覆盖临床实际工况;

    – 测试周期延长至百万次循环,更接近植入物使用寿命。

    这些变化使得微动腐蚀测试更能反映真实使用场景下的材料性能。

    2. 评价指标更加全面

    除传统的质量损失和表面形貌观察外,新增要求包括:

    – 腐蚀产物分析,评估生物相容性风险;

    – 摩擦系数变化监测,判断润滑性能衰减;

    – 电化学测试,量化材料钝化膜破坏程度。

    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能更全面揭示材料失效机制。

    3. 数据追溯要求提升  

    新规强调微动腐蚀测试过程的可追溯性:

    – 需记录环境温湿度、介质pH值等实时数据;

    – 测试设备校准证书必须完整;

    – 原始数据保存期限延长至产品生命周期后两年。

    这些要求倒逼企业建立更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微动腐蚀测试的技术难点与突破  

    实施新规测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材料-环境耦合效应  

    不同金属材料在生理环境中的腐蚀机制各异。例如:

    – 钛合金易发生缝隙腐蚀;

    – 不锈钢对氯离子敏感;

    – 钴铬合金可能产生金属离子释放。

    需要针对材料特性定制测试方案。

    微小位移精确控制

    微动腐蚀的特征位移通常在10-100μm量级,要求测试设备具备:

    – 亚微米级位移分辨率;

    – 长期运行稳定性;

    – 实时位移反馈校正。

    传统设备往往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结果重现性保障

    由于微动腐蚀受多因素影响,提高测试重现性需注意:

    – 样品表面处理标准化;

    – 介质温度精确控制;

    – 接触压力均匀分布。

    应对新规的解决方案

    为顺利通过微动腐蚀测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前期材料筛选

    – 通过快速筛选试验比较不同材料的耐微动腐蚀性能;

    – 优先考虑表面改性材料,如氮化钛涂层;

    – 开展小批量试制验证。

    测试方案优化  

    – 采用阶梯式加载策略,逐步提高测试严苛度;

    – 引入在线监测技术,实时捕捉腐蚀起始点;

    – 结合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平衡效率与可靠性。

    质量体系升级

    – 建立专门的腐蚀测试SOP;

    – 完善设备维护与校准计划;

    – 培训专业技术团队。

    微动腐蚀测试新规的实施,体现了监管机构对植入器械长期安全性的重视。建议企业:

    1. 尽早开展摸底测试,识别产品潜在风险;

    2. 与材料供应商协同优化配方和工艺;

    3. 选择具备新规测试能力的实验室合作。

    通过前瞻性布局和严谨测试,不仅能满足法规要求,更能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医疗解决方案。

  • 最新研究:核磁兼容设备可降低百分之30误诊率

    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最新临床数据显示,具备良好核磁兼容性的医疗器械可将MRI检查的误诊率降低30%。这一发现凸显了核磁兼容性在医疗设备设计中的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市场上仍有大量器械未通过完整的核磁兼容性测试,导致影像伪影、诊断困难等问题。熠品实验室拥有符合ASTM F2503标准的专业测试能力,提供包括磁致位移、射频致热、图像伪影等在内的全套核磁兼容性测试服务,确保医疗器械在MRI环境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核磁兼容性如何影响诊断准确性

    医疗器械的核磁兼容性问题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诊断结果,而这些问题往往被低估:

    1. 图像伪影的误导效应

    – 金属植入物导致的信号失真

    – 局部磁场不均匀引起的几何变形

    – 伪影对病灶区域的遮盖

    – 不同序列下的伪影差异

    研究发现,非核磁兼容性骨科植入物可使周围组织显示失真率达40%。

    2. 信号干扰的诊断挑战

    – 器械对局部组织信号的压制

    – 化学位移伪影的影响

    – 频率选择性饱和效应

    – 信噪比降低导致的细节丢失

    3. 定位误差的风险

    – 器械导致的解剖结构位移显示

    – 多平面重建时的定位偏差

    – 导航手术中的坐标误差

    – 放疗定位的准确性影响

    临床数据表明,核磁兼容性不佳的神经刺激器可导致靶点定位偏差达3mm。

    4. 动态成像的干扰

    – 心脏电影成像的时间分辨率影响

    – 弥散加权成像的准确性

    – 灌注成像的量化误差

    – 功能MRI的信号稳定性

    兼容性差的脊柱内固定系统可使动态扫描的时间分辨率降低25%。

    要实现诊断准确性的提升,医疗器械需要建立完整的核磁兼容性保障体系:

    1. 材料选择与设计

    – 选用低磁化率材料

    – 优化器械几何结构

    – 减少金属部件体积

    – 考虑梯度场兼容性

    2. 测试验证体系

    – 静态磁场安全性测试

    – 射频加热风险评估

    – 梯度场干扰检测

    – 多参数图像质量评估

    3. 临床验证方法

    – 模体测试与真人试验结合

    – 多中心数据采集

    – 长期随访观察

    – 不同场强下的表现验证

    提升医疗器械核磁兼容性需注意:

    – 将兼容性要求纳入产品设计初期

    – 建立跨学科的兼容性评估团队

    – 定期更新测试标准和方法

    在精准医疗时代,核磁兼容性已成为医疗器械不可或缺的性能指标。投资于兼容性提升不仅能减少误诊风险,更能为产品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记住:一次彻底的兼容性验证,可能避免无数次的临床困扰。

  • 朝鲜虎骨酒

     

    在朝鲜做边贸生意多年,经常往返于平壤和新义州。

     

    朝鲜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孕育和生存着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朝鲜土城制药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依赖当地得天独厚的天然名贵药材,采用朝鲜高丽皇家秘方,和自酿的纯粮高度白酒,经过多年地窖古法浸泡而成,朝鲜虎骨酒是难得的异域佳酿,保健药酒中的孤品。

     

    长期出售朝鲜虎骨酒(联系方式+VX号57573399,加请备注朝鲜药酒,同行勿扰,非诚勿扰)

    二年泡制的朝鲜虎骨酒150元一瓶,一小箱8瓶。

     

    三年泡制的朝鲜虎骨酒200元一瓶,一小箱8瓶。

     

    朝鲜虎骨酒买十瓶送一瓶,多买多送。

     

    朝鲜虎骨酒采用纯粮食酿造的高度白酒配以数十种名贵中药材及朝鲜野生稀有兽骨,用传统工艺精心酿制而成。

    朝鲜虎骨酒具有滋阴壮阳,祛风除湿,强身健体,提高人体免疫力之功效。能够有效治疗风湿关节炎,阴虚阳痿,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腰酸背痛,气血虚弱等疾病。

     

    每日饮此酒早晚各三钱或五七钱,还能乌发固齿、轻身壮骨、益寿延年、保健养生。

     

    朝鲜虎骨酒酿造精良,口感细腻,回味悠长,包装高端大气,是孝敬长辈,馈赠亲朋的首选之品,最重要的是保真,假一赔百。

     

    长期出售朝鲜虎骨酒(联系方式+VX号57573399,加请备注朝鲜药酒,同行勿扰,非诚勿扰)

  • 中国企业债务重组中心发布《企业债务重组工作规程(试行)》

    近年来,中国企业债务重组中心持续在法治框架内精炼商业环境,并深化债务重组的机制体制。该中心专注于对困境企业实施复兴方案,支援地方经济体系的更新换代以及产业发展的提升。

    4月25日,中国企业债务重组中心发布了《企业债务重组中心工作规程(试行)》。该债务重组中心于2024年8月正式成立。该中心由中国海川并购投资集团创始团队发起,联合中国上市与并购重组联合会、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品牌强国》杂志并由上百家企业等共同设立。

    据了解,由中国海川并购投资集团创始团队牵头成立了《工作规程》起草小组,向集团协会全体理事单位征集意见,并召开专门的研讨会,听取来自上海、浙江、山东、江苏、重庆、深圳等各地市法官和专家学者意见,凝聚各方智慧与共识。即日起,中国企业债务重组中心开始接收当事人的债务重组申请。

    此前,第四期“海川大讲堂之企业重组重整沙龙”暨“《中国企业债务重组中心工作规程》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以及上海、重庆、深圳等地市法院、管理人协会、合作单位代表参加。

    会议上,中国海川并购投资集团李东阳代表起草小组介绍了《工作规程》的背景、目标、定位和主要规则。与会嘉宾就规程的整体架构和具体规定进行了深入研讨。

    李东阳着重指出,中国企业债务重组中心,其核心宗旨在于构筑一个“债务人友好型”的庭外重组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目标是降低企业启动重组程序的门槛,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并激励债务人尽早展开重组进程,确保其核心经营价值不受损害,进而助力企业走出困境,迎来新的生机。

    该债务重组中心乃是依据中国海川并购投资集团的强大实力而构建的一个综合性平台。它成功地将困境企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工商业联合会、金融机构、产业投资机构、仲裁机构、调解机构、科研院校以及众多相关行业协会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效的沟通与交流机制。该中心不仅为困境企业提供宏观政策解读、财税指导、产业规划、金融支持、仲裁服务、调解机制等多元化、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和指导,还积极协助各方进行监管沟通。

    当下,债务重组中心已成功搭建起线上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债务重组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困境企业的服务体验,提供了线上申请、在线咨询、资料上传、债权人会议召开、信息公示等一系列便捷化与信息化的服务,使得债务重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透明和人性化。

    此外,企业家如果因经营难题导致债务缠身,如提供担保、承担连带责任等,而面临财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符合相关规定,重组中心会伸出援手,不仅提供指导和帮助,还能协助他们利用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或个人破产制度,实现债务重组和信用修复,从而重启创业之旅。重组中心作为债务人与困境企业债权人的桥梁,提供债务重组咨询服务,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李东阳指出,《工作规程》具有多项创新之处:适用主体不限于境内,境内外企业均可申请,不限制企业类型;降低门槛,鼓励债务人参与,同时保护债权人权益;兼顾私密协商与信息披露,避免破产恐慌;强化配套服务支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的衔接是《工作规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重组方案/协议与重整计划草案的效力衔接、债权人同意的效力延续、重组辅导人与管理人选任机制的衔接等。此外,债务重组中心关注上市公司重整的特殊规定,以满足监管要求,提高庭外重组的可行性。

    李东阳认为,当前市场存在许多未被破产保护制度覆盖的空白地带,庭外重组制度具有现实需求。一些走向破产清算的企业可以通过更早的救治实现再生。

    《工作规程》回应了诸多现实关切,为困境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对于危困企业而言,尽早启动债务重组并考虑前期重组与破产法律制度的衔接有助于更好实现重生。中国企业债务重组中心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陷入财务困境但仍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重组再生,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对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联合创新发布27G2T电竞显示器:320Hz+广色域,千元档颠覆高端市场

    2025年4月24日,全球显示技术品牌联合创新(INNOCN)正式推出G2系列电竞新品 ——27G2T 电竞显示器。这款以“色彩更好的电竞显示器”为核心理念的产品,凭借320Hz超高刷新率、专业级色彩调校及千元档位的颠覆性定价,直击高端显示器市场“高价低配”痛点,为电竞玩家、游戏爱好者以及内容创作者带来“全场景适配”的显示解决方案。

    图片1.png

    性能革命:320Hz高刷+广色域双核驱动,定义电竞屏新标杆

    27G2T 搭载 27 英寸 2K(2560×1440)Fast IPS 面板,在电竞核心性能上实现三大突破:

    1.电竞基因拉满:320Hz刷新率配合1ms(GTG)极速响应,较主流240Hz机型提升33%画面流畅度,彻底消除动态模糊与拖影。在《CS:GO》《无畏契约》等FPS游戏中,玩家可精准捕捉高速运动轨迹,暗部敌人识别率提升300%;

    2.色彩媲美专业屏:覆盖95% DCI-P3广色域,支持10.7亿色显示,经ΔE<2色准校准,出厂即享“所见即所得”的精准色彩,兼顾游戏沉浸感与设计修图需求;

    3.细节无损呈现:2K分辨率下像素密度达109PPI,较1080P显示器提升77%画面锐度,无论是游戏场景的纹理质感还是办公文档的文字锐利度均表现优异。

    图片2.png

    场景重构:AI赋能+情景模式,打造“一机多用”生态

    突破传统电竞显示器功能局限,27G2T通过软硬件深度融合实现全场景覆盖:

    AI画面增强引擎:智能识别游戏场景,动态优化暗部细节。在《古墓丽影》《赛博朋克2077》等明暗对比强烈画面中,阴影区域可见度提升200%,助力玩家抢占先机;

    12种情景模式:一键切换电竞、设计、观影、办公等模式,自动匹配色彩、亮度与刷新率参数。例如,切换至“设计模式”时,色彩范围更广,色彩精细度更高,满足创意工作需求;

    人体工学底座:支持130mm升降、90°垂直旋转及±20°俯仰调节,适配不同坐姿与使用场景,缓解长时间使用颈椎压力。

    图片3.png

    性价比破局:高端配置普惠化,千元档开启“320Hz时代”

    针对“高性能必高价”的行业痼疾,27G2T以“同配置价更低,同价位配更高”策略精准切入学生党与年轻职场人群需求。在保持320Hz高刷、2K分辨率、广色域校色屏及升降底座等核心配置的前提下,其价格较同规格国际品牌产品直降30%,首次将320Hz电竞显示器带入千元价位段。这一突破得益于联合创新自研色彩管理系统与供应链深度整合:通过专利算法实现“出厂即专业级色准”,无需用户手动调试即可呈现ΔE<2的精准色彩,同时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硬件成本,让高端技术真正触达大众市场。

    图片4.png

    品牌战略:从硬件参数到场景体验,技术普惠驱动行业升级
    27G2T的发布,不仅是联合创新推出电竞系列显示器的关键产品,更标志着电竞显示器行业从“单一性能比拼”向“全场景体验”的范式跃迁。依托电竞、办公、设计、影音四大产品矩阵,联合创新通过AI技术深度赋能与情景化功能创新,完成从“硬件参数竞争”到“用户体验共生”的战略转型。

    正如联合创新所倡导的“做用户需要的显示产品”,27G2T正以技术下放与体验革新,重新定义全能电竞显示器的价值边界,推动行业从“堆砌参数”回归“服务真实需求”的本质,开启显示器领域““全场景适配”的新纪元。

    图片5.png

  • 担当企业社会责任,蒙娜丽莎瓷砖持续引领中国建筑陶瓷行业高质量发展

    建筑陶瓷作为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陶瓷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安全、人居舒适与绿色发展效能,更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撑。

    当前,行业正处在落后产能加速淘汰、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的关键转型期,发挥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驱动行业自律与品质跃升,是破解发展瓶颈、提升行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关键

    作为建筑陶瓷行业首家A股上市的企业,蒙娜丽莎集团始终担当企业社会责任,以技术突破引领产品创新,以标准引领推动质量变革,以绿色革命促进低碳转型,以服务创新定义消费价值,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的稳健发展,也持续为中国建筑陶瓷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质量领先,筑牢行业发展基石

    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是建筑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当前,行业整体质量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部分企业在需求收缩、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陷入低价竞争误区,以牺牲质量换取短期利益,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阻碍,亟需通过制度完善、标准迭代和自律机制建设,构建良性竞争生态。

    蒙娜丽莎集团把握质量提升的战略意义,明确其作为制造商所承担的主体责任,以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为依托,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检测、追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为夯实质量根基提供了制度保障。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对原材料、在制品及成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所有指标均符合行业标准,放射性水平、摩擦系数等关键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满足消费者对“好房子”需求提供了产品保障。该检测中心也凭借可靠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和评定结果的可信性,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进一步巩固了产品质量保障体系。

    以信息化技术持续优化质量管理系统,蒙娜丽莎集团对四个生产基地的生产全流程实施严格把控,覆盖原料进厂检验、工艺环节监控及终检品控等关键节点,确保产品品质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ERP与MES系统深度集成,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追溯,精准防控质量风险。

    近五年,蒙娜丽莎集团产品在国家、省、市三级抽检中合格率保持100%,未发生质量安全环保事故及大规模投诉。

    落实质量分级制度,拉高产品质量高线。2022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组织开展首批陶瓷岩板产品质量测评活动,在国家标准的质量基线上对产品关键性能指标进行分级,以客观数据为依据为市场筛选优质产品和品牌。经检测,蒙娜丽莎岩板产品符合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标准《陶瓷岩板》(T/CBCSA 40-2021)要求,达到一级水平,为建立优质优价的市场导向提供了实践样本。

    凭借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稳定的产品质量水平,蒙娜丽莎集团斩获国家质量类最高荣誉,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并连续获省市级质量标杆奖项,以卓越品质树立行业标杆,助力构建质量竞争新秩序。

    二、技术领航,驱动产业高端化转型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第一动力。蒙娜丽莎集团以“薄型化革命”为突破口,在中国建筑陶瓷领域掀起了一场从产品形态到产业生态的深刻变革,用二十年持续创新书写了大板岩板技术的“中国方案”,为行业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树立了标杆。

    2007年,蒙娜丽莎与科达公司联合攻关,建成国内首条“干压成型陶瓷薄板生产线”,成功研发出1800×900×5.5mm瓷质薄板。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颠覆了传统陶瓷产品形态,将板材厚度压缩至传统瓷砖的1/3,推动行业迈入“以毫米定乾坤”的薄型化时代。同年,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落地蒙娜丽莎,标志着中国陶瓷薄板技术正式跻身国家战略。2010年,企业代表中国主导起草全球首个陶瓷薄板国际标准,让“中国制造”在国际技术规则制定中赢得话语权。

    技术创新始终与产业应用同频共振。2012年,蒙娜丽莎陶瓷薄板成功应用于超高层建筑幕墙,验证了国产新材料在重大工程中的可靠性。至此,蒙娜丽莎构建起从研发、生产到设计、施工的全链条技术体系,形成了专利和标准为核心的技术基层,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在大/薄/岩板领域,蒙娜丽莎始终展现领跑者姿态。2016年首创1200×2400mm规格陶瓷板,打破进口产品垄断;2019年全球首发3600×1600×15.5mm超大岩板,2021年量产9米级超级岩板,刷新行业尺寸极限;2022年成功制备出的1.0mm的陶瓷薄板,提高了陶瓷纤维增强陶瓷薄板强韧化方面的研究水平;2023年推出密缝连纹柔抛止滑陶瓷大板,将美学与功能融合推向新高度,并进一步印证了“大即是绿”的技术哲学。

    每一次尺寸突破都伴随技术跃迁和产业逻辑重塑,蒙娜丽莎开创的薄型化技术体系,不仅大幅降低了建筑陶瓷单位产品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也重新塑造了陶瓷大/薄/岩板作为高端建筑装饰产品的市场认知,为行业探索出一条“更薄更轻更强更绿”的发展路径。

    、绿色转型,开拓双碳战略新路径

    实现“双碳”目标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任务。蒙娜丽莎集团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为纲领,始终践行“环保治理没有句号,只有逗号”的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技术革新与模式创新,率先探索零碳制造路径,为建筑陶瓷绿色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2024年9月,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在蒙娜丽莎集团正式投产,该生产线通过燃料替代与工艺优化,实现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归零,单线年降碳达5200吨,为全行业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该生产线的稳定运行也标志着我国陶瓷工业低碳技术产业化应用取得历史性突破,为举世公认的“难以减碳”的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打通了全新的技术实施路径。

    2024年,蒙娜丽莎在藤县生产基地建成了中国电力单体容量最大的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投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为8166万kWh,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27万吨,减少碳排放8.14万吨,打造了建筑陶瓷行业能源绿色化发展的标杆。

    2025年,蒙娜丽莎利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为基石,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工艺流程,推出绿色新型材料,成为其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脚注。

    在绿色管理层面,蒙娜丽莎集团打造了环保云中心管理平台,集成污染源监控、数据分析和智能预警功能,实现了环境治理的数字化、精细化,树立了建筑陶瓷行业以数字化技术赋能绿色化发展的典范。

    截至2024年,蒙娜丽莎四大生产基地均获评“绿色工厂”,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居行业前列,彰显全链条绿色管控成效。

    四、服务创新优化成品交付消费体验

    为突破传统陶瓷产品半成品属性,蒙娜丽莎集团持续构建“设计—交付—售后”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行业从产品输出向价值输出跃升。

    服务体系创新上,集团推出“选材—设计—加工—铺贴—维护”全流程品质交付方案,通过微笑设计、品质交付、微笑售后三大体系,实现空间效果与用户体验的双重提升。

    以智能技术赋能服务转型,蒙娜丽莎应用智能化客服系统与分级响应机制,使服务诉求处理效率提升40%,形成“问题反馈—标准迭代—品质升级”的良性循环。

    此外,蒙娜丽莎推出辅材系统与集成岩板装配技术,显著提升瓷砖安装效率、建筑环保性能与居住舒适度,为行业从“卖产品”向“卖空间”转变做出了重要探索。

    五、总结与展望

    蒙娜丽莎集团的实践表明,高质量发展既是企业应对挑战的核心竞争力,更是行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通过质量筑基、绿色转型、服务创新三维发力,蒙娜丽莎不仅为消费者创造了安全、舒适、环保的人居价值,更通过技术输出与标准引领,推动了行业整体升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建筑陶瓷行业要坚持以质量精度、创新力度、绿色深度衡量发展高度,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为构建新型工业体系贡献行业智慧。

    (本文章转载自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