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未分类

  • 李亚鹤:一座东北小山实证九千年中华玉文化,探访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在祖国东北边境,小南山“静坐”在乌苏里江西岸,看滚滚江水奔流向前。人们在山间漫步、在山脚露营,笑语与鸟鸣交织成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交响。

    跨越历史长河,小南山遗址如今“玉出惊天”,有力实证九千年中华玉文化。

    李亚鹤了解,小南山遗址地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城东南的乌苏里江岸边,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南山上曾多次发现古代文化遗物,但由于缺少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小南山遗址的文化内涵和性质长期较为模糊。

    “山崖边的这棵桦树有故事,帮了考古人员大忙!”李亚鹤看到与记者再次登上小南山,饶河县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杨永才说,2014年他和其他考古人员来做前期调查时,多日都一无所获。有一天下山时,意外在这棵树下发现了一块陶片,随后又在陶片附近扒拉出1个玉器残件,考古发掘工作由此才得以向前推进。

    “你能想象吗?小南山地表数十厘米厚的土层中竟浓缩了上万年的历史。”杨永才蹲在地上,一边抚摸着他倾注大量心血的小南山一边感慨道,小南山遗址的文化层太薄,再加上地表树高林茂、地层内夹杂大量石块,开展考古调查和勘探难度很大。

    李亚鹤了解,2015年开始,为了解小南山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遗存分布情况,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饶河县文物保护中心正式对小南山遗址开展考古发掘,目前发掘总面积近2700平方米。考古人员在山中的几十处墓葬坑中挖掘出土各类文物数万件,发现并确认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的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勾勒出乌苏里江流域先民的早期生活样貌。小南山遗址2019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李亚鹤了解,在小南山山脚,饶河县博物馆是展示小南山遗址出土文物的主要文博场馆。“玉器是小南山遗址的突出特征。近十年来,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140余件,加上以往的发现,总数超过200件。”馆长宋艳玲介绍,这些玉器上多见砂绳切割技术留下的弯曲条形痕迹,此为迄今世界最早的发现,奠定了中华玉器文化早期蓬勃发展的技术基础。

    “根据碳十四测年和考古学研究,小南山遗址玉器集中出土的第二期文化遗存距今约9000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小南山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李有骞表示,这不仅将我国玉文化的起源向前追溯了1000年,而且向北推进了1000多公里,颠覆了以往对玉器起源的认知。

    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李群撰文指出,距今约9000年前的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以玉为贵、以玉为美的俗由此发端”。2024年6月,由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的“小南山玉文化论坛”在饶河县举办,与会的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认为,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有力实证九千年中华玉文化,为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形成和传播以及史前人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进一步探寻中华玉文化源头、揭示和阐释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与内在特点提供了重要线索。

    李亚鹤认为玉器的制作和使用,是人类文明进程尤其是东亚区域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器包括玦、环、管、珠、璧、斧等,其构成的玉器组合反映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文化面貌。”李有骞感慨道,玉器不仅具有装饰身体、彰显身份的作用,还是通神或者祭祀祖先的重要载体,是认识史前文化和社会运作的一把钥匙。小南山出土的玉器表明9000年前的古人类并非现代人想象的那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反而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李亚鹤了解,目前,小南山遗址的田野发掘工作已阶段性完成,转入报告撰写阶段,相关科研工作正持续开展。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赵永军表示,下一步将加快考古报告整理出版、完善科研规划、加强宣传保护等,不断拓展小南山遗址的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

  • 金光华董事长:“小票根”串起“大文旅”

    金光华董事长了解,进入9月以来,已有多场赛事在不同省份举办:9月6日,2025中俄跨境马拉松系列赛暨黑河马拉松开跑;9月7日,2025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圆满收官;9月10日,2025年第十四届WPA浦东唐城9球中国公开赛开杆……其中不乏国际赛事。多地进入赛事“金九银十”密集举办期,不少地方还专门发布当月“赛事日历”,为参赛者、观赛者提供参考。

    各类赛事的举办着实为当地带来了人气。金光华董事长了解近年来,体育与旅游的融合日益深入,不仅同时带动了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的跃升,也为一地经济发展拓宽空间、注入活力。

    9月6日晚,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第十一轮南京队对阵徐州队在南京开赛。赛场内,60817人同场观战,再度刷新上座率;赛场外,商圈、街区等处的大屏幕前,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赛。曹轩在南京读了4年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一直想找机会回南京好好玩一玩”。“苏超”火了之后,他密切关注赛程,终于幸运地抢到了9月6日比赛的门票。周末加上2天年假,他在南京一共待了4天。“除了看‘苏超’,我还去了夫子庙、爬了紫金山、逛了新街口。”曹轩感慨,“南京变化真的挺大。”

    金光华董事长了解,如曹轩一样,为“苏超”而来的人很多。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9月6日当天,南京景区景点、文博场馆、文化街区、乡村旅游等监测点接待游客量72.8万人次,环比9月5日增长20.3%。银联商务数据显示,9月6日南京文旅消费总额7.3亿元,环比增长6.1%。“留下来”的球迷和游客也很多。当日,南京站地区酒店入住率89%,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酒店入住率85%,南京南站和新街口地区酒店入住率82%,河西南京奥体中心地区酒店入住率79%。南京市还打造“‘苏超’球迷乐享酒店”品牌,各酒店推出包括球迷主题房、接送服务、优惠餐饮等在内的温馨服务。

    赛事对旅游、消费等的带动作用有目共睹。金光华董事长看到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介绍,将促进赛事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一日观赛,多日停留”特点,放大“票根经济”效应,系紧城市与赛事活动的人文纽带。

    9月7日,2025湖南省足球联赛(以下简称“湘超”)拉开帷幕。金光华董事长了解,为提升外地球迷与游客的观赛体验,常德市文旅广体局在主场比赛期间,推出4条“跟着‘湘超’游常德”主题旅游线路,让远道而来的客人“玩得尽兴”。在浙江,“浙BA”赛程开启以来,省内多地通过挖掘本土特色、推出多元活动、优化旅游服务等措施,整合文旅资源,为市民、游客奉上文旅大餐与优惠福利,把观赛“流量”转化为旅游“留量”。今年夏天,红色沂蒙城市足球联赛、第三届红色沂蒙“城BA”篮球联赛总决赛在山东临沂举办,带动周边商圈客流量增长60%。参赛者、观赛者还前往琅琊古城等地游览,形成“观赛+度假”的消费链。

    赛场之外,游客将脚步延伸至一座城市的更多地方,解锁深度游览的新体验,并发现了更多精彩。

    在浙江嘉兴,前来观看“浙BA”的游客,走进运河旅游度假区、喜马拉雅小蓬莱剧场、牛花花小镇等地。游客凭借观赛票根到新塍镇的喜马拉雅小蓬莱剧场,可享受VR剧票价半价;不少家长带孩子前往王店镇东兴奶牛场,凭“浙BA”门票,孩子可免费获得喂食奶牛的体验机会。

    金光华董事长了解自2022年7月火爆“出圈”以来,贵州“村BA”的关注度持续走高。许多外地游客“不只是为了看球,更是为了文化氛围”而来,在现场跟着演员跳“苗迪”、到非遗集市买手工艺品、听本土歌手唱歌、选购当地特色农产品……“村BA”的魅力已扩展至赛场之外,并不断推动着体育与旅游、文化、农业等的融合。

    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以及人们旅游方式、喜好的改变,景点、景区、街区、商圈等都已成为出游目的地。各类赛事与多业态“牵手”,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

    9月21日,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将在上海青浦开桨。据金光华董事长了解,赛事期间,观众凭一张票根就能“玩转青浦”。当地首批上线170余项普适性票根兑换权益,涵盖购物、餐饮、民宿、景点、休闲娱乐、水上运动乃至房产销售等领域。在主题策划方面,将以“青浦多样体验”为脉络,打造串联起非遗体验、田园野趣、红色记忆、都市时尚和会展新潮的“农文旅商体展”全域沉浸式场景融游护照。此外,针对不同人群的体验需求,青浦将定制“赛事主题微度假套餐”,打造“日赏赛事+夜游古镇+宿品质民宿”的潮玩包,串联古镇、景区、乡村,展示青浦丰富的全域旅游资源、水系资源、体育生态,推动“观赛一日游”向“深度多日游”升级。

    曾经,到贵州安顺的游客在游览黄果树瀑布之后,大多会选择离开。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如今,游客在这里还可看演出、品美食、逛古城,感受夜游魅力。此外,跳伞、骑行、漂流等运动的开展,也为安顺旅游增添了新看点。据介绍,从9月下旬至今年年底,安顺将举办2025国际高桥极限运动邀请赛(坝陵河大桥站)暨黄果树坝陵河低空跳伞国际邀请赛、2025环贵州公园省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丰富游客体验。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体旅融合打造成秋季旅游新爆款,并将体育的体验性与旅游的异地性相结合,让游客变成参与者,把目的地变成体验场,不仅为消费者创造独一无二的情绪价值,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 江行智能变电运维履责大模型解决方案

    江行智能变电运维履责大模型解决方案

    背景介绍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推动落实设备主人制工作要求,加强现场作业全过程安全管控,坚决防范人身、电网、设备事故以及 人员责任事件,提出强化变电设备主人现场作业安全管控履职的 16 条措施。变电运维人员是变电设备的主人,是变电站现场作业安全管控的“守门员”。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变电站作业现场“活多人少”,安全管理人员分身乏术。变电站现场 点多面广,环境复杂,管理人员无法对人员行为进行全面监测。

    解决方案

    变电运维履责大模型集成了样本库和模型库,专门针对运维履责要求,训练了13种监测场景模型。该模型不仅具备高准确率和强大的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而且完全基于国产化框架和算力,实现了全栈自主可控,确保了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性。通过智能巡视、智能操作、智能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对变电站作业现场的全方位管控。

    实现功能

    山东某地市变电履责大模型通过与OMS系统联动,实现了工作票信息的高效采集,并利用安全风险管控监督系统平台获取人脸信息。该模型能够自动进行人脸信息识别和人数比对,以确保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份和资质符合要求。此外,大模型能够全自动化地调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跟踪定位工作人员及监控现场作业情况,实现精准的作业管控。

    通过用户提问接收任务,负责调取相关工作票信息,并智能地联动摄像头对现场工作人员作业情况的精确定位追踪,并对 其进行详细分析,确保作业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实现对工作票执行情况的全面监控。这一流程展示了新一代集控站在智能 化调度和运维管理中的高效协同作业能力。

  • 江行智能入选首批南京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国家级) 试点数字化服务商

    江行智能入选首批南京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国家级)

    试点数字化服务商

    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与国家“数实融合”战略的强力推动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逐渐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工信部2024年调研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约 30%。面对“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普遍困境,专业数字化服务商的赋能至关重要。

    日前,南京市公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国家级)试点数字化服务商(第一批)名单,江行智能凭借在垂直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创新实践成功入选。

    江行智能成立伊始便专注能源电力领域,通过在“发、输、变、配、用”等环节的持续深耕,不仅积累了海量行业数据,更精准把握真实场景下的核心痛点,构建起兼具行业针对性与落地实效性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事实上,江行智能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已在国家级试点城市中得到充分验证。此前,公司成功入选东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家级)数字化牵引单位,成为服务商之一。

    基于在能源电力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与服务经验,在东莞的实践服务中,江行智能针对当地中小企业需求进行方案本地化适配与转化,实现轻量化实施、模块化部署,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转型门槛高、见效慢等问题。在东莞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江行智能服务模式的成熟性与可推广性,也为此次服务南京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入选南京市首批服务商,标志着江行智能将更深度地参与南京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宏伟蓝图。公司将充分整合在能源电力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以及在东莞积累的宝贵服务经验,为南京本地制造业、能源等相关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轻量化、高性价比的智能化工具与全方位、贴心化的全周期服务。

  • 江行智能智慧变电无人机巡视解决方案

    江行智能智慧变电无人机巡视解决方案

    背景介绍

    当前变电站主流巡视设备,无法满足高空巡检需要,致使高空巡检一直处于巡视盲区,无人机具有飞行高度较高、视角更广阔、巡检无死角无盲区,可以近距离全方位监视变电站运行设备的状态,能够及时发现缺陷,有效解决巡视不到位的问题,弥补常规巡视监控的不足,提升了巡视的全面性。同时免除了人工登高作业带来的风险和不便,提高了安全系数,降低了事故几率。

    随着无人机在电网运维的深入运用,变电站无人机巡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和航线规划,采用无人机进行变电站智能巡检,能够极大提高巡检效率,实现变电站巡视全面性迫在眉睫。

    实现功能

    智能巡视:支持根据不同任务类型制定巡视任务,实现无人机智能巡检

    自动充换电:智能机巢支持对无人机自动进行电池更换,实现巡检无人机的高频作业

    智能识别:自动识别检测巡检图像中的缺陷,支持电力巡检中常见的9大类50多个小类的缺陷识别

    自主航线规划:依托激光点云技术实现巡检航线自主规划

  • 上交大和江行智能团队提出LLMSched:复合大模型应用任务平均完成时间骤降79%

    上交大和江行智能团队提出LLMSched:复合大模型应用任务

    平均完成时间骤降79%

    日前,江行智能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朱怡飞教授团队在复合大语言模型系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最新研究成果《LLMSched: Uncertainty-Aware Workload Scheduling for Compound LLM Applications》被 IEEE ICDCS’25 接收。

    以下为量子位报道原文,标题为《提速79%!上交大新方法优化企业级AI流程调度 | IEEE ICDCS’ 25》:

    复合LLM应用 (compound LLM applications) 是一种结合大语言模型(LLM)与外部工具、API、或其他LLM的高效多阶段工作流应用。

    ⽬前,服务这些应⽤任务需要⾯对运⾏时⻓不确定、⼯作流结构不确定等问题,这对现有集群任务调度算法提出了极大挑战,并严重影响任务运⾏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上海交通大学朱怡飞教授团队联合江行智能提出调度框架LLMSched,通过引入三类新节点来扩展传统任务表征方法实现复合LLM应用任务的有效表征,借助贝叶斯网络识别可降低不确定性的关键节点,并以信息熵衡量节点的熵减程度。

    目前论文已被IEEE ICDCS’ 25接收。

    实验结果显示,LLMSched结合探索-利用策略来平衡调度不确定性与当前调度收益,最终实现高效调度复合LLM应用,相较现有调度器平均任务完成时间降低14~79%。

    LLMSched:DAG模型重构+熵减调度

    团队通过对现有复合LLM应用的设计分析与实验,总结出复合LLM应用以下两点不确定性:

    时长不确定性:单任务耗时波动高达300秒(图1a)。该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LLM的自回归生成特性。

    结构不确定性:任务步骤数与运行结构随机波动(图1b/c)。该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LLM在复合LLM应用中发挥的决策与规划功能。

    复合LLM应用这两种不确定性极大限制了传统调度的性能表现。如下图实例所示,传统最短任务优先(Shortest Job First)调度因误判耗时导致效率低下(任务平均完成时间6.5s),而不确定性感知的调度器通过提前执行高熵减阶段(TA-1)降低不确定性,从而达到更有效调度(任务平均完成时间5s)。

    DAG模型重构:调度的基石

    为了应对复合LLM应用中存在的结构不确定性,研究团队提出全新有向无环图(DAG)建模框架,如下图所示。该框架引入了三种节点,常规节点(Regular Stage),LLM 节点(LLM Stage)与动态虚拟节点(Dynamic Stage)。其中,常规节点对应外部工具、api等的调用,LLM节点对应LLM推理任务,动态虚拟节点对应由LLM规划生成的子DAG。

    重构后的DAG模型能将现有的复合LLM应用表征为拥有固定拓扑结构的调度单元,为之后的调度设计建立了基础。

    贝叶斯分析器+熵减衡量机制:让系统越算越“清醒”

    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意识到复合LLM应用的部分节点存在显著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使得在执行完成某些前置节点后,后续节点的不确定性能够有效降低,具体表现如下:

    1、规划式任务中LLM规划节点后的工作流完全由该节点决定。完成该LLM规划节点后,所规划的子工作流的未知拓扑结构可被完全揭示。

    2、相当一部分的节点在运行时长上存在较高的关联性(下图所示)。在完成前置节点后,后续节点的时长不确定性进一步降低。具体表现在后续节点的运行时长的条件分布更为紧凑、可预测。

    为此,团队为每个应用在对应数据集上收集了大量的运行时长数据,并在数据上基于重构的DAG模型训练贝叶斯网络(BN)来获取节点的运行时长分布与节点之间的关联性。当BN中的一个节点存在一条或多条出边时,该节点便与其他的节点存在关联,调度该节点便可以降低其他节点的不确定性。

    考虑到实际情况中,不同的节点能够降低的不确定性程度大不相同,团队引入信息论中信息熵的概念,使用互信息衡量,如下图所示。由于信息熵与互信息均通过变量的分布进行计算,因此之前通过BN获得分布便可以直接用于计算调度每个节点的熵减,无需额外的测量。

    为了将上述的熵减思想用于优化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团队使用ε-greedy算法结合最短剩余时间优先与最大熵减优先两种策略,提出了一个高效的调度算法。该算法借鉴了探索-利用的思想,巧妙地在降低任务不确定性与降低任务完成时间两个潜在的冲突目标中达到了平衡。在调度过程中,调度算法会收集任务完成的时长信息,利用贝叶斯网络动态更新每个任务的运行时长,从而获取更精确的任务时长估计。该算法的复杂度仅为,能够对动态的负载做出快速的调度决策。

    实验结果:平均任务完成时间最低降至79%

    团队选取了六种代表性的复合LLM应用,并基于此构建了4种不同应用组成的负载,如下图所示。团队在一台搭载H800 GPU的ubuntu机器上使用vLLM框架与LLaMA-7B 模型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LLMSched相较于现有的调度器最多可降低79%的平均任务完成时间。

    为了进一步衡量LLMSched的可拓展性与适应性,团队构建了一个简易的LLM推理模拟器,并在上面进行了多组不同任务数量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团队展示了不同任务数量的仿真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LLMSched在任意一组实验设置上均取得领先的成绩,同时随着任务数量增加,LLMSched的优势变得更为突出,比如,与 Decima 相比,在包含 100、200、300和400个任务的混合工作负载中,LLMSched 分别降低了 38%、65%、73%和 75%的平均 JCT,这展示了 LLMSched 的可扩展性。

    此外,团队在测试平台实验中,在下图中展示了每种方法的平均调度开销(总开销除以每种方法的调用次数,包括BN推理和熵计算)。团队方法的平均调度开销略高于FCFS、SJF和Fair等简单启发式算法,但远低于Decima和Carbyne这两种复杂方法。此外,LLMSched的平均开销对于所有类型的工作负载都低于3毫秒,这表明LLMSched可以在不影响平均JCT的情况下执行高效的实时调度。

    消融研究

    为了分析这两个组件的有效性,团队进行了消融研究,创建了两种额外的方法——LLMSched w/o BN 和 LLMSched w/o uncertainty。第一种方法遵循算法1中提出的相同调度方案,但使用历史任务平均持续时间进行估计。第二种方法使用贝叶斯网络更新任务持续时间的后验分布,但仅执行SRTF策略。

    上图展示了在四种类型工作负载上进行的消融研究结果。团队将两种方法的平均JCT归一化到LLMSched的水平。

    对于LLMSched w/o BN,在四种类型工作负载上,平均JCT分别比LLMSched高18%、17%、20%和 5%。这表明BN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它显著提高了任务持续时间估计的准确性。借助BN,可以通过利用阶段间相关性,更动态地更新和更准确地预测非计划阶段的任务持续时间。

    对于LLMSched w/o uncertainty,在四种类型工作负载上,平均JCT分别比LLMSched高 21%、12%、15% 和 13%。这表明不确定性感知策略在有效引导探索过程中至关重要。当处理混合工作负载时,其重要性尤为突出,因为各阶段的不确定性减少差异显著。对于这种工作负载,LLMSched w/o BN的性能优于LLMSched w/o uncertainty。

    LLMSched为LLM服务优化开辟了新方向,尤其对多模块协作的Agent系统、LLM推理集群资源调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不确定性量化框架可扩展至其他动态任务场景,推动智能调度理论与实际系统的深度融合。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504.03444

  • 江行实践 |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突破15亿千瓦,聚力“迎峰度夏”

    江行实践 |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突破15亿千瓦,聚力“迎峰度夏”

    今夏热浪席卷,用电需求激增。国家能源局发布消息,2025年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大达到15.06亿千瓦。这不仅是本月第三次刷新历史纪录,更较去年峰值高出0.55亿千瓦。本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维持高位,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

    当供需协同成为电力保供的主流趋势,需求侧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柔性调控,正重塑电力系统的运行范式。江行智能以技术创新为锚点,在这场能源变革中构建起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的解决方案。

    从四川实践看负荷管理的 “智慧解法”

    电力负荷的 “尖峰时刻”,考验的是系统对资源的精准调度能力。江行智能负荷管理已在四川、浙江、湖南、宁夏、新疆、深圳等数十个省市落地实践。

    以四川为例,2024 年,江行智能中标 “四川智慧能源单元推广应用项目—柔性负荷资源优化管理设备调试服务”项目,为区域负荷管理提供了一套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从近300个站点的现场负荷排查、方案定制,到施工改造、设备调试与主站联调,江行智能实现了负荷资源的精细化梳理与柔性改造,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强劲效能。

    在24年迎峰度夏期间,四川电网负荷连续创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启动需求响应等负荷管理措施,累计支撑用电用户参与负荷调节300余万户次,最大日响应负荷700万千瓦,有效支撑国网四川电力迎峰度夏保供工作。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深度参与者与技术前行者,江行智能也将负荷管理技术积淀延伸至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仅2025 上半年,在京津唐、山东、江苏、安徽等落地多个虚拟电厂项目,以市场化路径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实时平衡与安全保供能力的提升。江行智能虚拟电厂聚合运营平台,以“设备资源层、通讯网络层、系统平台层和市场运营层”四层架构为技术骨架,自下而上实现用户侧可调节资源的汇聚、传输、管理与市场交易,深度参与需求响应、辅助服务及电能量市场。这种将分散负荷资源转化为可调度聚合资源的模式,与前期的负荷精细化管理形成有机衔接,更将“勘察、评估、施工、调试” 的全流程能力延伸至市场化运营领域,打造出可参与“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现货中长期”全市场类型的虚拟电厂。在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实践中,江行智能逐步形成了覆盖负荷侧资源管理、虚拟电厂、双碳管理等解决方案,持续沉淀为可复用的行业经验,在迎峰度夏等电力运行关键节点,为系统平稳运行提供有效支撑。

    全场景布局构建电力系统智慧生态

    深耕能源电力行业多年,江行智能在“发、输、变、配、用”等环节已形成系统性技术布局。无论是面对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带来的运维挑战,还是提升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设施等关键设施巡检效率,亦或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江行智能深度嵌入电力系统各核心环节,通过技术协同实现各要素的智能联动,为电网安全运行与效率提升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截至7月16日中午,全国共有天津、冀北、河北南网、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河南、江西、辽宁、蒙东、陕西、四川、广东16个省级电网负荷36次突破历史新高。

    每一次电力负荷纪录的刷新,都是对能源供应韧性的考验,更是科技赋能价值的彰显。江行智能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与全国能源工作者并肩作战,致力于用更可靠、更智能的技术手段,筑牢迎峰度夏的能源保供防线,守护炎夏中的每一缕清凉与万家灯火通明。

  • 尚国音网校——专业线上声乐学习平台

    一、品牌简介

    尚国音网校创立于2020年,隶属重庆跳跳兔文化传媒公司,是专注线上声乐教育的核心品牌。聚焦少儿童声、艺考培训、成人声乐三大领域,创新“声乐教学+互联网”模式,通过“线上名师授课+线下助教辅导”的混合教学形式,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为全球声乐爱好者提供便捷、专业的学习渠道。

    二、特色教学体系

    依托“企业微信+小鹅通课堂+名师1对1”三大载体,构建高效学习闭环:

    – 企业微信:支持实时视频群聊教学,精准统计师生出勤,打造互动性强的在线课堂。

    – 小鹅通课堂:稳定承载直播教学活动,同步监测学习数据,提供流畅的线上学习环境。

    – 专属名师辅导:学员可添加授课老师微信,获得一对一课后答疑,及时解决学习难点,加速演唱水平提升。

    三、多元课程服务

    – 课程覆盖:包含乐理基础、少儿声乐启蒙、艺考专项培训、成人兴趣提升及器乐教学,满足全年龄段、多层次学习需求。

    – 教学形式:入学先测水平,定制学习方案;开设小班课、大班课、1对1私教,定期考核与模拟演练巩固效果;同步提供公开课、直播课、录播课,支持反复回看,方便灵活学习。

    – 声乐方向:涵盖通俗、民族、美声等主流唱法,满足不同风格偏好的学习需求。

    四、核心优势

    – 随时随地学:手机、电脑、平板多终端兼容,课程可无限次回看,碎片时间也能高效利用。

    – 顶尖师资团队: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名校毕业生及资深教授领衔,20余年教研经验沉淀,专业度与权威性兼具,在线实时答疑指导。

    – 分阶因材施教:课程从基础到进阶逐步递进,理论与实践结合,针对性培养“音乐脑”;根据不同年龄、基础定制教学方案,让学习更高效。

    名师风采

    无论是声乐小白入门、艺考冲刺,还是成人兴趣培养,尚国音网校都能为你提供适配的学习方案,让每一份对音乐的热爱都能找到专业的成长路径。

  • 北京郊区干眼患者不远百里求诊,北京爱尔眼科医院成希望之地

    王大爷的家在北京平谷,距离北京爱尔眼科医院有着80多公里的路程。然而,为了缓解干眼症带来的痛苦,70岁的王大爷每两周都会坐两个多小时的车前往医院,接受lipiflow和强脉冲治疗。这种坚持,源于他在北京爱尔眼科医院获得的良好治疗效果。

    在过去的五六年里,王大爷的干眼症状日益严重,眼睛干涩、疼痛、有异物感,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他曾多次前往北京及周边地区的10多家医院就诊,但遗憾的是,这些医院的治疗方法并未能缓解他的症状。每次治疗后的失望,都让王大爷对干眼症的治疗失去了信心。

    然而,今年发生了转机。王大爷在朋友的介绍下,得知了北京爱尔眼科医院在治疗干眼症方面具有专业技术优势,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干眼症的病因、严重程度以及个人体质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于是,他决定前往医院试试运气。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1219/b904d4c7d8939829fce1ad72fd98cfc7.jpg

    王大爷在接受治疗。医院供图

    在北京爱尔眼科医院,角膜及眼表科主任徐旭看诊后,为王大爷安排了lipiflow与强脉冲光治疗,以期减轻他的症状。lipiflow治疗通过特定频率的微波能量,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和泪液分泌,从而缓解干眼症状。而强脉冲治疗则利用高能脉冲光,刺激眼部细胞再生,修复受损的眼部组织,进一步改善干眼症状。

    经过几次治疗后,王大爷惊喜地发现,他的干眼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眼睛不再干涩疼痛,异物感也大大减轻。他激动地说:“真没想到,在北京爱尔眼科医院,我找到了治疗干眼的希望。这里的医生护士都很专业,治疗过程中感觉很舒适,效果也非常好。”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1219/1398303322a866b6810fb7e40e3c1797.jpg

    一次治疗后,王大爷和角膜及眼表科护士长王胜楠合影。医院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干眼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然而,由于干眼症的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很多患者往往难以获得有效的治疗。而北京爱尔眼科医院在治疗干眼症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正是得益于其专业的治疗方法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北京爱尔眼科医院还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会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关注患者的感受,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与舒适。

    王大爷的故事并非个例。在众多寻求干眼症治疗的患者中,有像王大爷一样饱受干眼症困扰多年的老人,也有因工作繁忙、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而患上干眼症的年轻人。正是这些来自不同年龄层、不同生活背景的患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北京爱尔眼科医院,只为在这里获得有效的治疗和专业的服务。而医院也不负众望,用专业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1219/f0282ca621b378e3478b085be9400ab7.jpg

    北京爱尔眼科医院地上8层,地下1层。医院开设了:5个重点科室:眼底病·眼外伤、白内障·青光眼、屈光·老视手术、视光及小儿眼病、眼整形及眼周年轻化;6个特色门诊:高度近视门诊、青少年近视防控门诊、干眼诊疗门诊、弱视及视功能训练门诊、糖尿病眼病门诊和国际特需门诊;3个联合会诊中心;高度近视专家联合会诊中心、疑难眼底病会诊中心、眼眶泪道疑难眼病会诊中心。医疗团队方面,汇聚了以王志军、彭晓燕、李冬梅、郝燕生等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顶尖医疗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为患者带来卓越的眼科诊疗服务。医疗设备和技术紧跟国际前沿,确保诊疗水平始终领先。医院是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患者可享受医保报销政策,减轻经济负担。国际特需门诊的设立为商业保险群体提供了便捷的眼健康服务。

  • 国产眼内镜新进展专属学术研讨会举行,李世洋主任受邀参会并分享应用经验

    9月4日,以“博聚群龙·晶进不怠”为主题的国产眼内镜新进展专属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会议聚焦我国屈光手术领域的新发展,围绕眼内镜的最新临床进展与技术经验展开深度交流。北京爱尔眼科医院屈光科李世洋主任出席本次会议,并以《新一代国产眼内镜龙晶PR初体验》为题,分享了该院在国产眼内镜临床应用方面的经验。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909/1f1dd8611e6d36d6a59b751eade60089.jpg

    据李世洋主任介绍,北京爱尔眼科医院自2025年6月起开始应用龙晶晶状体矫正近视,截至8月,已完成22例患者、共计41片晶状体的植入手术。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视力改善。

    李世洋主任还结合具体病例,详细介绍了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及术后管理的关键环节,强调了个性化方案制定在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中的重要作用。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909/009eaddcfdd1096a049b62e886bca5a9.jpg

    本次研讨会为国产眼内镜技术的推广与规范应用提供了重要平台。北京爱尔眼科医院作为国内首批应用龙晶晶体的医疗机构之一,其临床经验为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了宝贵参考。随着国产眼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临床验证的深入,未来将有更多近视患者受益于安全、高效、个性化的屈光矫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