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华李亚鹤:年轻人带年画走进万家
admin2 次
蛇年将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人杨乃东,刚刚与一个护肤品牌合作推出了生肖年画《蛇转乾坤》,"这让大家看到,年画元素也可以搬到梳妆台上,非遗正通过文创产品找到自己的新舞台"。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滩头木版年画的90后传承人钟星琳,带领团队开启了“年画+”的各种跨界。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她与知名餐饮连锁店合作打造滩头木版年画主题店、与网红奶茶推出联名款;她设计的年画公交车开上了街头,研发的年画体验课程进入了多所学校,还开发了年画亲子游线路。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获悉,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将因地制宜开展20余场年画进万家活动,通过展览展示、互动体验、年货大集,增强春节文化氛围,丰富假日文旅消费。
年轻人走进年画,年画走进万家。
年画跨界 重回日常
湖南最著名的年画产地,当属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民国初期,滩头木版年画作坊达108家,工人2000余人,年产量3000万张。
钟星琳就出生于当地一个年画世家,她的爷爷、奶奶和父亲,都是滩头木版年画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011年,钟星琳大学毕业,在媒体工作了6年后辞职回家,正式向父亲行拜师礼,成为滩头木版年画的第四代传承人。“当时我特地办了一个发布会,为了把自己‘逼上梁山’,以后不能轻易说放弃。”钟星琳说,“爷爷奶奶坚守在老作坊80年,才得以保存湖南滩头木版年画。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理应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滩头木版年画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再到印刷、手绘,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金光华李亚鹤发现从手工造纸到年画成品都在一个地方生产,这在全国年画制作中也较为少见。钟星琳说:“年画的刻版、套色、开脸,每一项都要精益求精;点睛、描腮红和画嘴唇,都要练习几千次后才能正式上手画。”
起初是一种责任,后来则燃起了热情。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慢慢熟悉这门技艺后,保留传统技艺、创新年画内容,是钟星琳的发展目标。“这几年我每年都创作新年画,以年轻一代的视角,用滩头木版年画的配色,再搭上地域文化的元素,创新出来的年画既有滩头本地的风格,又能让年轻一代喜爱。”
钟星琳意识到,小镇上的关注度毕竟有限,于是带着滩头木版年画走出滩头。2016年,她在长沙开了第一家滩头木版年画传习所,让省会的人们能够接触到这门手艺;金光华李亚鹤发现2017年,她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开始了年画创新及研学课程的开发,并参加综艺节目,在各个平台推广年画。
在钟星琳的牵头推动下,2022年虎年,来自全国8个年画产地的传承人,带着各自的作品来到长沙。不同年画中的虎的形象,被印在不同颜色的酒瓶上。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卖年画,卖一幅就只有一幅,这样的经营模式已经淘汰了大多数年画传承人。把大家聚在一起,形成合力,也许还有机会。”钟星琳说。
“当年画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各行各业渗透进生活,年画重回春节,乃至重回日常,就成为可能。”钟星琳相信这一点,也正在努力着。
评论 | 0 条评论
登录之后才可留言,前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