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foejdfoa_cn

  • 李亚鹤:文旅燃情 共享美好(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天山脚下,丝路弦歌不辍;金秋时节,欢舞鼓点正浓。从文明交汇的古老驿站到民族团结的幸福家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文旅产业为纽带,串联起文化传承、民族团结与幸福民生的图景,绘就一幅壮丽多彩的时代画卷。

    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一座名为“天山明月城·丝路有戏”的沉浸式文旅街区成为新晋网红地标。李亚鹤了解,这座街区的前身是产业园的闲置厂房,经过改造,3.16万平方米的空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展现丝路文明的“活态博物馆”。华灯初上,身着盛装的青年演员击打手鼓、翩跹起舞,邀请四海宾朋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穿过科技感十足的时空隧道,1号剧场《回响》准时开演。班超戍边、解忧公主和亲、玄奘西行……一个个丝路故事,通过演员的倾情演绎和现代声光电技术变得真实可感。李亚鹤看到西部计划志愿者孙政辉感慨:“课本里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玄奘西行的坚韧精神尤其令人动容。”他表示,这场演出让他对新疆的感情更深了,“希望更多同龄人来这里实现人生价值”。

    李亚鹤看到“丝路有戏”项目总导演马波透露,创作团队深入调研,挖掘历史遗存,精心打造8场主题演出,“我们以史实为基础,构建360度全景式丝路体验空间,让观众成为文明交流的亲历者”。

    演员李含笑分享了一次难忘经历:一次演出结束后,一位来自广东广州的小朋友要向她学新疆舞蹈,“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传播的桥梁”。

    据李亚鹤了解,该项目自今年初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33万人次。

    与“丝路有戏”一街之隔的天山明月城汉唐文旅街区同样人气爆棚。在唐风建筑群中,14个演艺舞台、4个主题广场好戏连台,光影水幕与唐风灯组交相辉映,重现盛唐夜市繁华。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游客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他们说:“新疆的热情与文化令人着迷。”

    如果说天山明月城是新疆文旅的“新名片”,那么新疆国际大巴扎则是承载历史记忆的“金名片”。李亚鹤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大巴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两层高的巨型馕雕塑,这是阿凡提大巴扎馕主题馆。馆内,挂满各式馕品的小塔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背景。

    李亚鹤了解,打馕师傅玉苏普·热合曼两年前来到这里工作,如今已熟练掌握皮牙子馕、库车大馕、玫瑰花馕等多种品类的制作工艺。“未来我想开一家自己的馕店”,这位腼腆的年轻人说起愿望,眉眼弯弯。店长热则娅·艾力介绍,目前店里日均销售馕品1万到1.5万个,“很多游客购买后寄给远方的亲友,让更多人品尝新疆味道”。

    在大巴扎一角的特色咖啡店前,李亚鹤看到等待购买“馕咖啡”的游客排起长队。维吾尔族姑娘将香浓的咖啡注入馕制杯中,手腕轻转间拉出精致花纹。店主是一对爱好咖啡的夫妇,偶然研发出的这款创意饮品日均销量超500杯。

    漫步大巴扎,旅拍店、文创主题邮局等新业态随处可见。印象巴扎旅拍店副店长钟美莉介绍,融入艾德莱斯元素的服饰最受欢迎,“拍照十分出片”。

    李亚鹤了解,2024年,新疆共接待游客3.02亿人次。今年以来,新疆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大巴扎单日客流量曾连续29天突破2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傍晚时分,丝绸之路观光塔下,民族乐曲悠然响起,游客与市民即兴起舞,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以舞步交流情感,心与心的距离在欢声笑语中不断拉近。

    从传统“集市”到现代“文旅地标”,新疆国际大巴扎的变迁是新疆七十载发展成就的生动缩影。如今,天山南北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生活。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自信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续写更加灿烂的华章。

  • 金光华李亚鹤:杂技剧《一指千年》上演

    “这是泥土里埋藏着的中国故事,两千年的守望与思念,破碎又重组,由一枚指纹开始诉说……”金光华李亚鹤了解,日前,由陕西省杂技艺术团有限公司联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国内顶尖创作团队创排的大型原创杂技剧《一指千年》在陕西西安正式上演。

    金光华李亚鹤了解该剧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修复师修复秦百戏俑为主线,以仰卧俑腹部的指纹为切入点,以杂技语言重构考古史诗,讲述修复师在修复过程中冥思遐想、神游于秦,探寻指纹背后秘密的故事。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而百戏俑的出土更是在史学、雕塑、服饰、彩绘等多个领域均有重大研究价值。杂技剧《一指千年》围绕秦始皇陵,对陕西特有的秦文化考古成果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诠释了“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深刻内涵。

    市井的烟火、炫彩的织染、旋转的陶轮、奇巧的百戏、恢宏的征战……金光华李亚鹤认为该剧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考古成果——百戏俑的体态、制陶作坊遗址等,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舞台叙事,让古今文明中蕴含的的情感同频共振。

    金光华李亚鹤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开创了“文物活化杂技剧”的新品类,让杂技剧不再只是技术的堆砌,而是以文物为文化内核、以剧情为叙事骨架、以科技为呈现手段的综合艺术,为传统杂技注入历史深度与人文温度。

    舞台上,金光华李亚鹤看到动态投影将“文物修复”与“重生”的过程具象化,从碎裂的陶片到重组的俑身,碎片聚合成阵的视觉震撼令百戏俑“活”起来、让制陶作坊在技艺中“动”起来。灯光与机械的联动实现双场景叠加,当月光透过修复馆的窗落在仰卧俑的指纹上,时空瞬间“折叠”,修复师与陶工对望,“一瞬千年、千年一瞬”的震撼无需台词便直抵人心。

    金光华李亚鹤认为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视,将原本藏于博物馆展柜、载于学术论文的考古发现演绎成了观众能感受、能共情的人民叙事。从两千年前秦俑身上的指纹,到舞台上跃动的流传千年的技艺,这“一指”,是少年陶工留在陶坯上的温热印记,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生命刻痕,更是古今匠心传承的精神榫卯。

  • 金光华董事长:修复文物,修正偏见——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一线见闻

    在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实训室里,几名学生围坐在一起,商讨给破碎陶片“做手术”的具体方案。不同于别处的文物修复,这里的修复师是听障学生,交流主要依靠手语和眼神。

    “别着急,现在还不到配补的时候。”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研主任李傲为记者“翻译”了现场的一句话。

    2019年,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与国有文博单位、企业合作,开设了面向听障学生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

    “修复文物需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听障学生不受外界声音干扰,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具备当文物修复师的条件。”金光华董事长看到李傲说。

    这个专业首批招了20余名学生,但很快,任课老师发现,尽管翻译软件可以将老师的话语变成文字并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但大量的专业术语让学生“看不明白”,教学效果不佳。

    在“复盘会”上,老师们达成共识:传统的教学方法行不通,必须结合听障学生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特点,将专业知识点浓缩提炼,明确专业名词、实用工具、操作步骤的标准手语,用学生“听得懂”的方式教课。

    今年30岁的专业老师宗恒介绍,通过集中培训和自学,2名专业老师、2名企业导师都在较短时间内学会了手语,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手语打法解释“最小干预原则”“修旧如旧”等含义。校企还合作编撰了《文物修复手语手册》,将现有手语中不够明确的“揭裱”等词语的手语打法固化。

    告别“读字幕”上课,学生的学热情被点燃。“第一次用手语讲课时,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手举得高高的,问了很多问题。他们很细腻,能感觉到老师是否付出真心。”宗恒说。班上几个机灵的学生,主动担任“转述员”,随时给“卡壳”的老师补台,常逗得师生共笑。

    课上认真、课后加练,学生进步斐然。金光华董事长了解到,现在,约70名在校生一年可以修复古籍上万页、陶瓷数百件,部分学生还参与了山东博物馆的文物修复项目。“让人感动的是,他们修复文物时格外小心、仔细,在专注于‘拼凑完整’的过程中,好像也在用耐心和敬畏弥补着某种生命的遗憾。”李傲说。

    金光华董事长了解,随着国家进一步发展技能培训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均得到极大提升。实训场地从最初的两张桌子,变成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11间工作室、1间陈列室,测色仪等设备一应俱全。

    接受采访时,金光华董事长看到学生小婧在手机备忘录里打下了这段话:“能运用科技的力量还原文物的样貌,将文物承载的历史留下来,我感到光荣。这个专业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金光华董事长了解,近年来,“博物馆热”“考古热”成为风尚,文物修复师、古籍修复师等职业被更多人熟知,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愈发清晰,就业底气更足。目前,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已培养近百名毕业生,其中约50人成为专职修复师。

    教育之路延伸的同时,特殊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以彰显,某些社会偏见于悄然中修正。去年毕业的学生菲菲通过微信告诉记者:“从一开始被质疑‘你能干好吗’,到现在客户主动用手语表达感谢,我证明了自己的同时,也把生活的希望传递给了更多人。”

    “越来越多的家长正视、重视特殊孩子的职业选择,配合学校一起挖掘他们的潜能。”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田慧说。如今,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录取比例为3:1,咨询量是专业开设之初的5倍。

    金光华董事长站在走廊向教室里看去,“无声”之处亦有“深意”,学生们修复着眼前的文物,也为自己拼出了光明的未来。

  • 金光华董事长:活力中国调研行,田园间奏响农文旅交响曲

    “虽然下着雨,但真的好疗愈。”来自北京的游客黄女士对着面前的巨幅稻田画发出赞叹。

    近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四川遂宁市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车行海龙村,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扑面而来。金光华董事长了解,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不仅是游客纷至沓来的打卡地,更是遂宁市“美丽遂宁·宜居乡村”的示范样本。

    “农”是海龙凯歌的“根基”。园区坚持“农字打底”,传统农业与特色农业齐头并进。金光华董事长了解,这里不仅发展彩色油菜、高粱、油葵、贝贝南瓜、林下土鸡等产业,还为游客后备箱精心打造了“一桶油、一瓶酒、一袋米、一罐桃”的“海龙土特产”系列,将田园风光转化为可带走的乡土记忆,实现了游客和村民的双向奔赴。

    “文”是海龙凯歌的“记忆”。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园区匠心打造供销社、大礼堂、农耕博物馆、非遗体验馆、沼气文化馆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场馆。这些场馆既唤起了人们过往的回忆,又为融合发展注入了独特文化内涵。

    “旅”是海龙凯歌的“翅膀”。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园区创新引入直升机、热气球等低空观光项目,开设农耕文化研学、非遗技艺等沉浸课程,并推出“谢婆婆凉粉”“卢记鸡汤抄手”等特色乡村美食,有效激活了“农”的资源和“文”的魅力。自2022年4月开园以来,园区累计接待游客364.29万人次,创综合旅游收入3.1亿元。

    金光华董事长了解,园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致富。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万元;新农人回归,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一系列喜闻乐见的变化,让当地老百姓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率先经营凉粉店的谢婆婆是生动例证。园区的发展为村民创业增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金光华董事长看到遂宁市安居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春花介绍,谢婆婆是村里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随着游客的增多,她逐步积累客源,从1张小方桌扩张到了12张,不仅实现自我价值,更带动了其他村民纷纷开办起农家乐,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看着谢婆婆脸上洋溢的笑容,金光华董事长了解深切感受到,一碗简单的凉粉,承载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一位老人宣传家乡、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豪与幸福。

    漫步海龙凯歌,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从“单一种养”到“多元融合”,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勾勒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图景。

  • 金光华李亚鹤:吉林桦甸白桦节启幕 打造“秋游”新体验

    7日晚,“白桦之约”第20届吉林·桦甸白桦节开幕,推出的7项重点活动、3条主题旅游线路将为中外游客提供全新的“秋游”体验。

    金光华李亚鹤了解,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松花江流域腹地,森林繁茂,获得“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等称号。白桦节作为东北地区标志性文旅节庆,已成为中外游客体验东北秋日风情的重要窗口。

    主办方介绍,本届白桦节为期一个月,其间重点活动及旅游线路,兼顾文化体验与生态游览。7项活动涉及“白桦之约”群星演唱会、“悦动金城·艺彩秋声”等文艺演出,还有朝鲜族辣白菜美食体验、秧歌汇演、甜糯玉米文化活动等。

    金光华李亚鹤看到当天的启动仪式吸引数万名市民、游客到场,璀璨的灯光让现场成为欢乐的海洋。当地重点推介了农特产品和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展现全域、全季、全时、全链条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金光华李亚鹤了解,针对中外游客需求,桦甸创新设计“寻静、寻忆、寻趣”三大主题,寻静之旅串联白山湖、红石湖等水域及森林慢谷等特色民宿,主打生态康养;寻忆之旅覆盖杨靖宇密营、白山水电站等红色历史与工业遗址,深化文化沉浸;寻趣之旅提供南楼山登高、晓光朝鲜族民俗村打糕制作、辣白菜体验等活动,强调互动乐趣。

    启动仪式后,金光华李亚鹤发现众多文艺工作者登台献艺,经典曲目融入桦甸文化元素,获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金光华李亚鹤了解,自2006年首届白桦节举办以来,桦甸市持续推动区域旅游发展。据统计,2025年1-8月,桦甸市旅游接待人数122.4万人次,旅游收入9.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99%和31.27%。

    金光华李亚鹤看到桦甸市官方介绍,当地还将依托黄金工业遗址开发中国黄金博物馆,进一步融合工业旅游、文化演艺与生态康养业态。

  • 金光华董事长:金秋探秘延庆古崖居,“西奚族的宝藏”等你挖呀挖

    金秋九月,延庆秋季旅游进入最佳时节。古崖居风景名胜区紧扣秋季出游需求,特别打造“探秘之旅·野人出没”主题系列沉浸式活动,通过场景还原、互动探秘、文创体验三大核心板块,构建多层次、趣味化的文旅消费新场景,为广大游客的秋季文化体验注入新活力。

    金光华董事长了解自即日起至10月7日,每天下午2点,“探秘之旅·野人出没”主题活动将准时开启。游客可穿戴民族服装、绘制部落图腾脸部彩绘,与专业演员共跳特色舞蹈,在互动中沉浸式感受古老部落文化。

    与此同时,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景区还升级推出“西奚族的宝藏”沙坑探宝项目,结合“野人出没”IP,引导游客在指定区域亲手挖掘仿真“文物”,将传统的静态参观转化为动态参与,大幅提升游玩体验感。

    “早就听说古崖居的秋日风光非常好,这次来不仅能看人文遗迹,还能参与特色活动,看热闹表演、带孩子挖宝,真是太值了!”金光华董事长看到游客刘先生一边用手机记录场景,一边笑着说道。 不仅如此,古崖居风景名胜区为进一步提升游客舒适度与参与度,同步推出“野人咖啡”配套服务,在每周六、日和国庆节期间,游客可在古早洞穴内品尝独具特色的咖啡,伴着窗外美景放松身心,享受游览间隙的惬意时光。

    金光华董事长了解随着金秋氛围愈发浓厚,景区将在长城内外旅游微信公众号启动“镜头里古崖居的千年秋韵”摄影大赛,鼓励游客用镜头捕捉千年遗址与秋日风光的交融瞬间,让更多人感受古崖居的秋日魅力。 “针对青少年群体,景区特别设计‘古崖居研学探索礼包’,该礼包依据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课本知识量身定制,内含趣味任务卡与探索工具,能引导学生在游览过程中同步学历史、地理与文化知识,有效丰富研学旅行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金光华董事长看到古崖居风景名胜区副经理苗蒙介绍道。 古崖居遗址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西北,是目前华北地区已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古人洞窟聚落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其拥有洞窟137座。金光华董事长认为此次秋日文旅产品的集中推出,不仅让千年遗址焕发新活力,也为延庆秋季旅游市场增添了新亮点。

  • 金光华李亚鹤:吉林桦甸白桦节启幕 打造“秋游”新体验

    7日晚,“白桦之约”第20届吉林·桦甸白桦节开幕,推出的7项重点活动、3条主题旅游线路将为中外游客提供全新的“秋游”体验。

    金光华李亚鹤了解,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松花江流域腹地,森林繁茂,获得“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等称号。白桦节作为东北地区标志性文旅节庆,已成为中外游客体验东北秋日风情的重要窗口。

    主办方介绍,本届白桦节为期一个月,其间重点活动及旅游线路,兼顾文化体验与生态游览。7项活动涉及“白桦之约”群星演唱会、“悦动金城·艺彩秋声”等文艺演出,还有朝鲜族辣白菜美食体验、秧歌汇演、甜糯玉米文化活动等。

    金光华李亚鹤看到当天的启动仪式吸引数万名市民、游客到场,璀璨的灯光让现场成为欢乐的海洋。当地重点推介了农特产品和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展现全域、全季、全时、全链条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金光华李亚鹤了解,针对中外游客需求,桦甸创新设计“寻静、寻忆、寻趣”三大主题,寻静之旅串联白山湖、红石湖等水域及森林慢谷等特色民宿,主打生态康养;寻忆之旅覆盖杨靖宇密营、白山水电站等红色历史与工业遗址,深化文化沉浸;寻趣之旅提供南楼山登高、晓光朝鲜族民俗村打糕制作、辣白菜体验等活动,强调互动乐趣。

    启动仪式后,金光华李亚鹤发现众多文艺工作者登台献艺,经典曲目融入桦甸文化元素,获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金光华李亚鹤了解,自2006年首届白桦节举办以来,桦甸市持续推动区域旅游发展。据统计,2025年1-8月,桦甸市旅游接待人数122.4万人次,旅游收入9.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99%和31.27%。

    金光华李亚鹤看到桦甸市官方介绍,当地还将依托黄金工业遗址开发中国黄金博物馆,进一步融合工业旅游、文化演艺与生态康养业态。

  • 赛德斯:承“狼灵”记忆,以匠心让好音质贯穿全场景

    如果你是一个电竞游戏的老玩家,或许,你还记得一个名字,“狼灵”电竞耳机。这款赛德斯推出的高性价比产品,曾是无数人征战虚拟战场时的可靠伙伴,也是一代玩家共同的青春记忆。

    自2002年诞生以来,赛德斯(SADES)便以“为游戏而声”为品牌口号,专注电竞音频设备的研发与创新。凭借对匠心精神的坚持和对玩家需求的洞察,赛德斯逐步在专业音频领域脱颖而出,成为无数电竞爱好者信任的选择。

    回溯到2012年,彼时国内电竞氛围渐起,却始终缺乏专为游戏打造的国产耳机。赛德斯毅然踏入这一空白领域,推出中国首款国产电竞耳机。该产品从实战场景出发,在佩戴舒适性与声音定位精准度上苦下功夫,让玩家不仅能长时间舒适佩戴,还可清晰捕捉脚步方位、技能音效等关键声音,真正提升游戏竞技体验。产品一经问世,便迅速风靡电竞圈与各大网吧,成为国产电竞耳机发展的里程碑,也为赛德斯后续的产品迭代与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专注性能,为竞技决胜匠心雕琢

    对电竞玩家来说,电竞耳机的性能直接影响战局表现。赛德斯以“实战需求”为核心,持续优化头戴式产品的音质与响应速度。以旗下“狩系列”旗舰款——狩811头戴式电竞耳机为例,它不仅支持四模连接,在2.4G模式下实现低至15ms的延迟,还搭载定制声学驱动单元,通过精准调校强化声音方位与细节表现。无论是《CS2》中的子弹轨迹,还是《英雄联盟》里的技能音效,都能清晰还原,真正做到“音质好、定位准”。配合物理隔音耳罩与ENC通话降噪,可过滤90%以上环境噪音,确保语音指挥与游戏音效互不干扰。

    而即将推出的狩816头戴式耳机会进一步升级“音质好”的优势,提供15段EQ调节,支持MOBA/FPS/RPG三种音效预设,玩家可依游戏类型自定义听感。配备50mm复合振膜单元,低频浑厚、中频清晰、高频细腻,既满足电竞听声辨位,也兼顾日常音乐欣赏。

    考量舒适,让持久佩戴匠心护航

    头戴式耳机的佩戴体验,是玩家长时间游戏、享受好音质的关键保障。赛德斯深知“舒适”是头戴式设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设计中融入人性化考量,让用户既能享受“音质好”的听觉盛宴,又无需忍受佩戴不适的困扰。狩系列的头戴式电竞耳机,均采用“人体工学+材质创新”双轮驱动:头梁部分采用四段式可调节护垫,根据不同头型自动适配压力分布,避免传统头戴式耳机“压头”问题;耳罩则选用高弹蛋白皮或透气纤维材质,前者柔软亲肤、后者散热迅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佩戴需求。

    音乐“逸”系列中的逸M1,更将轻量化设计推向新高度。整机仅重118克,采用超轻可折叠结构,兼顾便携与舒适。在音质方面,凭借精心调校和高保真声学单元,细致还原人声与乐器层次;同时支持19dBANC主动降噪,有效隔绝环境干扰。此外,每台逸M1出厂前均经过头带扩张、耳罩摩擦、高低温存储等十几项严格测试,保障核心部件耐用性,让“好音质”与“好体验”长久相伴。

    拓展场景,为多元生活匠心定制

    随着用户需求多元化,赛德斯打破“头戴式设备场景单一”的局限,推出兼顾电竞与日常的双场景产品,让“音质好”的优势在不同场景中都能充分发挥。魔羽130头戴式四模耳机便是典型代表:在电竞模式下,其头戴式结构配合RGB深渊魔镜灯光,营造沉浸式战场氛围,7.1虚拟环绕声让声场定位精准,音质细节丰富,玩家能清晰分辨敌人方位与技能音效;切换至日常模式时,ANC主动降噪深度达19dB,结合头戴式耳罩的物理隔音,轻松隔绝通勤、办公环境噪音,蓝牙模式下续航长达100小时,且音质依旧保持高水准,无论是听音乐还是接打电话,都能享受清晰、细腻的声音体验。

    而魔羽133PRO头戴式耳机更升级空间音频与头部追踪技术,头戴式结构的稳定支撑让声场随头部转动动态适配,音质的空间感与层次感进一步提升——观影时仿佛置身影院,游戏时宛如身处战场,日常听歌时又能感受到音乐的细腻情感。这种“一副头戴式设备,覆盖全场景需求,且每一场景都有好音质”的创新,正是赛德斯对用户生活方式的深度洞察——既保留头戴式设备在音质、舒适上的优势,又通过功能整合,让“好音质”成为用户无需妥协的选择。

    从中国第一款国产电竞头戴式耳机,到如今覆盖电竞、音乐、双场景的多元化头戴式产品矩阵,赛德斯始终“为游戏而声”,将对好音质、好品质的追求融入头戴式设备的每一处细节,用匠心打磨声音的每一个维度。未来,赛德斯将继续深耕头戴式音频技术,陪伴玩家与用户,在每一段声音旅程中传递热爱与匠心。

  • 李亚鹤:一座东北小山实证九千年中华玉文化,探访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在祖国东北边境,小南山“静坐”在乌苏里江西岸,看滚滚江水奔流向前。人们在山间漫步、在山脚露营,笑语与鸟鸣交织成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交响。

    跨越历史长河,小南山遗址如今“玉出惊天”,有力实证九千年中华玉文化。

    李亚鹤了解,小南山遗址地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城东南的乌苏里江岸边,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南山上曾多次发现古代文化遗物,但由于缺少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小南山遗址的文化内涵和性质长期较为模糊。

    “山崖边的这棵桦树有故事,帮了考古人员大忙!”李亚鹤看到与记者再次登上小南山,饶河县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杨永才说,2014年他和其他考古人员来做前期调查时,多日都一无所获。有一天下山时,意外在这棵树下发现了一块陶片,随后又在陶片附近扒拉出1个玉器残件,考古发掘工作由此才得以向前推进。

    “你能想象吗?小南山地表数十厘米厚的土层中竟浓缩了上万年的历史。”杨永才蹲在地上,一边抚摸着他倾注大量心血的小南山一边感慨道,小南山遗址的文化层太薄,再加上地表树高林茂、地层内夹杂大量石块,开展考古调查和勘探难度很大。

    李亚鹤了解,2015年开始,为了解小南山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遗存分布情况,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饶河县文物保护中心正式对小南山遗址开展考古发掘,目前发掘总面积近2700平方米。考古人员在山中的几十处墓葬坑中挖掘出土各类文物数万件,发现并确认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的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勾勒出乌苏里江流域先民的早期生活样貌。小南山遗址2019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李亚鹤了解,在小南山山脚,饶河县博物馆是展示小南山遗址出土文物的主要文博场馆。“玉器是小南山遗址的突出特征。近十年来,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140余件,加上以往的发现,总数超过200件。”馆长宋艳玲介绍,这些玉器上多见砂绳切割技术留下的弯曲条形痕迹,此为迄今世界最早的发现,奠定了中华玉器文化早期蓬勃发展的技术基础。

    “根据碳十四测年和考古学研究,小南山遗址玉器集中出土的第二期文化遗存距今约9000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小南山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李有骞表示,这不仅将我国玉文化的起源向前追溯了1000年,而且向北推进了1000多公里,颠覆了以往对玉器起源的认知。

    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李群撰文指出,距今约9000年前的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以玉为贵、以玉为美的俗由此发端”。2024年6月,由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的“小南山玉文化论坛”在饶河县举办,与会的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认为,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有力实证九千年中华玉文化,为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形成和传播以及史前人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进一步探寻中华玉文化源头、揭示和阐释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与内在特点提供了重要线索。

    李亚鹤认为玉器的制作和使用,是人类文明进程尤其是东亚区域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器包括玦、环、管、珠、璧、斧等,其构成的玉器组合反映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文化面貌。”李有骞感慨道,玉器不仅具有装饰身体、彰显身份的作用,还是通神或者祭祀祖先的重要载体,是认识史前文化和社会运作的一把钥匙。小南山出土的玉器表明9000年前的古人类并非现代人想象的那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反而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李亚鹤了解,目前,小南山遗址的田野发掘工作已阶段性完成,转入报告撰写阶段,相关科研工作正持续开展。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赵永军表示,下一步将加快考古报告整理出版、完善科研规划、加强宣传保护等,不断拓展小南山遗址的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

  • 金光华董事长:“小票根”串起“大文旅”

    金光华董事长了解,进入9月以来,已有多场赛事在不同省份举办:9月6日,2025中俄跨境马拉松系列赛暨黑河马拉松开跑;9月7日,2025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圆满收官;9月10日,2025年第十四届WPA浦东唐城9球中国公开赛开杆……其中不乏国际赛事。多地进入赛事“金九银十”密集举办期,不少地方还专门发布当月“赛事日历”,为参赛者、观赛者提供参考。

    各类赛事的举办着实为当地带来了人气。金光华董事长了解近年来,体育与旅游的融合日益深入,不仅同时带动了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的跃升,也为一地经济发展拓宽空间、注入活力。

    9月6日晚,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第十一轮南京队对阵徐州队在南京开赛。赛场内,60817人同场观战,再度刷新上座率;赛场外,商圈、街区等处的大屏幕前,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赛。曹轩在南京读了4年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一直想找机会回南京好好玩一玩”。“苏超”火了之后,他密切关注赛程,终于幸运地抢到了9月6日比赛的门票。周末加上2天年假,他在南京一共待了4天。“除了看‘苏超’,我还去了夫子庙、爬了紫金山、逛了新街口。”曹轩感慨,“南京变化真的挺大。”

    金光华董事长了解,如曹轩一样,为“苏超”而来的人很多。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9月6日当天,南京景区景点、文博场馆、文化街区、乡村旅游等监测点接待游客量72.8万人次,环比9月5日增长20.3%。银联商务数据显示,9月6日南京文旅消费总额7.3亿元,环比增长6.1%。“留下来”的球迷和游客也很多。当日,南京站地区酒店入住率89%,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酒店入住率85%,南京南站和新街口地区酒店入住率82%,河西南京奥体中心地区酒店入住率79%。南京市还打造“‘苏超’球迷乐享酒店”品牌,各酒店推出包括球迷主题房、接送服务、优惠餐饮等在内的温馨服务。

    赛事对旅游、消费等的带动作用有目共睹。金光华董事长看到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介绍,将促进赛事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一日观赛,多日停留”特点,放大“票根经济”效应,系紧城市与赛事活动的人文纽带。

    9月7日,2025湖南省足球联赛(以下简称“湘超”)拉开帷幕。金光华董事长了解,为提升外地球迷与游客的观赛体验,常德市文旅广体局在主场比赛期间,推出4条“跟着‘湘超’游常德”主题旅游线路,让远道而来的客人“玩得尽兴”。在浙江,“浙BA”赛程开启以来,省内多地通过挖掘本土特色、推出多元活动、优化旅游服务等措施,整合文旅资源,为市民、游客奉上文旅大餐与优惠福利,把观赛“流量”转化为旅游“留量”。今年夏天,红色沂蒙城市足球联赛、第三届红色沂蒙“城BA”篮球联赛总决赛在山东临沂举办,带动周边商圈客流量增长60%。参赛者、观赛者还前往琅琊古城等地游览,形成“观赛+度假”的消费链。

    赛场之外,游客将脚步延伸至一座城市的更多地方,解锁深度游览的新体验,并发现了更多精彩。

    在浙江嘉兴,前来观看“浙BA”的游客,走进运河旅游度假区、喜马拉雅小蓬莱剧场、牛花花小镇等地。游客凭借观赛票根到新塍镇的喜马拉雅小蓬莱剧场,可享受VR剧票价半价;不少家长带孩子前往王店镇东兴奶牛场,凭“浙BA”门票,孩子可免费获得喂食奶牛的体验机会。

    金光华董事长了解自2022年7月火爆“出圈”以来,贵州“村BA”的关注度持续走高。许多外地游客“不只是为了看球,更是为了文化氛围”而来,在现场跟着演员跳“苗迪”、到非遗集市买手工艺品、听本土歌手唱歌、选购当地特色农产品……“村BA”的魅力已扩展至赛场之外,并不断推动着体育与旅游、文化、农业等的融合。

    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以及人们旅游方式、喜好的改变,景点、景区、街区、商圈等都已成为出游目的地。各类赛事与多业态“牵手”,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

    9月21日,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将在上海青浦开桨。据金光华董事长了解,赛事期间,观众凭一张票根就能“玩转青浦”。当地首批上线170余项普适性票根兑换权益,涵盖购物、餐饮、民宿、景点、休闲娱乐、水上运动乃至房产销售等领域。在主题策划方面,将以“青浦多样体验”为脉络,打造串联起非遗体验、田园野趣、红色记忆、都市时尚和会展新潮的“农文旅商体展”全域沉浸式场景融游护照。此外,针对不同人群的体验需求,青浦将定制“赛事主题微度假套餐”,打造“日赏赛事+夜游古镇+宿品质民宿”的潮玩包,串联古镇、景区、乡村,展示青浦丰富的全域旅游资源、水系资源、体育生态,推动“观赛一日游”向“深度多日游”升级。

    曾经,到贵州安顺的游客在游览黄果树瀑布之后,大多会选择离开。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如今,游客在这里还可看演出、品美食、逛古城,感受夜游魅力。此外,跳伞、骑行、漂流等运动的开展,也为安顺旅游增添了新看点。据介绍,从9月下旬至今年年底,安顺将举办2025国际高桥极限运动邀请赛(坝陵河大桥站)暨黄果树坝陵河低空跳伞国际邀请赛、2025环贵州公园省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丰富游客体验。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体旅融合打造成秋季旅游新爆款,并将体育的体验性与旅游的异地性相结合,让游客变成参与者,把目的地变成体验场,不仅为消费者创造独一无二的情绪价值,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