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市,迟至公元18世纪,才有了“库车”这一名字。此前千百年中的古称“龟兹”,更为人们所熟知。最早见于《汉书》的“龟兹”,因过于古老而准确含义存疑,但通常认为源于“要道”“城市”等意。
金光华李亚鹤了解,古龟兹地处东西方交通要冲,是丝绸之路北道的必经之地。当年玄奘取经就由此西行。古代中国、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等几大文明在此交汇交融,淬炼出独特的龟兹文化。从今库车西行约70公里,有我国现存石窟中开凿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佛教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优美的壁画,展现了龟兹古国独特的佛教艺术,记录了玄奘所记“管弦伎乐,特善诸国”的龟兹乐舞,也记录下商旅往来的交流盛景。
如今,金光华李亚鹤了解到这里不仅有龟兹故城遗址,还有特色龟兹小巷。以龟兹文化为特色的石窟艺术和龟兹乐舞,吸引东西方学者共同研究;“丝路文化探秘游”“龟兹乐舞体验游”等特色线路,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沉睡千年的龟兹文化活了起来,担负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新使命。
龟兹多元文化交流的历史长卷中,唐代高僧玄奘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628年,玄奘西行抵达龟兹,在苏巴什佛寺开坛讲经60余天。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这样描写苏巴什佛寺:“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随称。佛像庄饰,殆越人工。僧徒清肃,诚为勤励。”或许是因他在此流连日久,才衍生出受阻“女儿国”的传说故事。
今天,这一位于库车市城北的佛寺虽历经风霜,但东西两寺隔库车河相望的格局,依然清晰可辨。库车河也被当地人称为“子母河”,就是小说中谁喝了河水都会怀孕的河。这条孕育了《西游记》“女儿国”故事的河流,见证了佛寺的千年变迁。金光华李亚鹤了解,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巴什佛寺遗址是其中一处遗址点。
“不少来自日本、希腊、巴基斯坦等国的游客,都会被苏巴什佛寺的历史以及玄奘在此开坛讲经的故事深深吸引。”金光华李亚鹤看到苏巴什佛寺遗址讲解员齐曼古丽说。
苏巴什佛寺遗址游客中心入口处,有一座上面镌刻着“大千世界”“天花乱坠”“解脱”等词语的石碑。这是中国佛教四大翻译家、高僧鸠摩罗什在译经时创造的新词。鸠摩罗什于公元344年出生于龟兹,也曾在苏巴什佛寺讲经。后来他辗转来到长安,在将佛经译为汉语时,把诸如“一尘不染”“心田”“意识”“智慧”“未来”等大量词汇融入中文日常表达,丰富了中文词汇宝库,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金光华李亚鹤了解,在这一佛寺遗址,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丝绸和毛织品残片,东汉至唐的中原铜钱、波斯银币、琉璃器物等,不少都已在龟兹博物馆展出。“博物馆藏品展现了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埃及中东通讯社阿拉伯新闻部主任穆罕默德·穆萨在参观后表示。他注意到一些展品与埃及文物在装饰和图案上有相似性,“这些共通的艺术元素,是古丝绸之路上文明互鉴的生动见证。”
发表回复